「醫師,我的臉上長了很多肉芽,要怎麼處理呢?」許多人習慣用肉芽這個名詞,來形容皮膚上增生的微小肉色凸起。其實醫學上只有「肉芽腫」或「肉芽組織」,並沒有「肉芽」這個名詞。

一般人所謂的「肉芽」,可能包括了下列幾種情形:

●粟丘疹(Milium):有如大頭針針頭大小的白色小粒,好發於眼部附近,女性較多。

●汗管瘤(Syringoma):約米粒大小的膚色小凸起,好發於下眼皮,女性較多。

●扁平疣(Verruca planae):與汗管瘤類似,但表面較平,好發於臉頰,年輕人較多。

●小肉垂(Skin tags):膚色較軟的細長小凸起,好發於皮膚薄軟處,如頸部、腋下、上眼皮,中年以後較常見。

●皮脂腺肥厚(Sebaceous hyperplasia):火柴頭至豌豆大小的黃白色顆粒,中央常可見一凹點,好發於額頭、鼻子、臉頰,尤其是油性皮膚者、中年以後、男性較多。

●脂漏性角化(Seborrheic keratosis):即俗稱的老人斑,但有些人年輕時即會出現,此時為膚色至淺褐色的小丘疹,臉部、頸部或身上都可能出現。

●白頭粉刺(White comedones):較深層的白頭粉刺,有時也會被稱為肉芽。

●其他:一些罕見的來自於毛囊、汗腺、和皮脂腺的良性增生或腫瘤,也可以形成皮膚表面的小凸起。

由於一般人不易區分究竟是什麼病,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,所以如果臉上長了「肉芽」,還是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!

(作者為台北天母羅氏皮膚專科診所院長)

新聞來源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629/78/28b5c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ia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